王瑞元 中國糧油學會 北京
摘自《糧食與食品工業》2007第4期
1中國糧油工業的基本情況
中國不僅是個人口大國,同時也是一個糧油生產、消費和加工大國。正常年景中國年產稻谷2億t左右,小麥1億t左右,玉米1.4億t左右;年產油料5500萬一6000萬t,加上近幾年每年進口油料都超過2000萬t,這些豐富的糧油資源為中國糧油工業的發雇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。
糧油工業是指對原糧、油料等基本原料進行處理制成成品糧油及其制品的過程。主要包括:稻谷加工、小麥制粉、玉米及雜糧加工、植物油加工和糧油加工機械設備的制造。糧油加工業是食品工業的基礎,糧油加工的產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,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生命工業。
中國的糧油加工遍及城鄉,小型分散,經典型調查及推算,大大小小糧油加工企業和加工點多達20多萬個,其中大米加工企業和加工點就有10萬多個。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加工企業的比例相對較少。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的統計,2006年,全國入統糧油加工企業11 719個(注:人統企業是指小麥加工日處理生產量力50t以上的企業、大米加工日處理生產能力30t以上的企業和日處理能力30t以上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),其中:日加工能力100t以下的8 625個,占73.6%;日加工能力100一2oot的2 557個,占16.2%;日加工能力200 -400t的767個,占6. 5%;日加工能力400^-1 000 t約312個,占2. 7%;日加工能力1 000 t以上的128個,占1. 1%。在所有制方面,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52個,占10. 7%;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25個,占1. 1%;民營企業10 342個,占88. 2%。
入統企業現價土業總產值3 734. 3億元,利潤總額76. 7億元,資產總計2 000億元,年末從業人數41萬人。
在2006年的糧油加工業中,米、面、油加工業的基本情況分別如下:
1.1大米加工業
2006年,全國入統大米加工企業7548個,年生產能力14778.4萬t,其中:日加工能力100t以下企業6143個,占81.4%;100 - 200 t的企業10個,占14%,200-400 t的企業251個,占3. 3%;400一1 000 t的企業77個,占1%,1 000 t以上的企業18個,占0.2%。在所有制方面,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848個,占11.2%,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4個,占0.3%:民營企業6676個,占88.5%。
入統企業的大米總產量為3844萬t。其中:特等米1304.6 萬t,占33.9%;標準一等米2229.4萬噸,占58%;標準二等米239.6 萬t, 占6.2%,91.9%以上。
入統企業的現價總產值1 078. 9億元,利潤總鑫18. 4億元,資產總計43.5億元,年末從業人數15.3萬人。
1. 2小麥粉加工業
2006年,全國入統小麥粉加工企業3159個,年生產能力9473.2萬t,其中:日加工能力100t以下的企業2014個,占63.8%;100-200t的企業603個,占19.1%;200-400t的企業371個,站11.7%;400-1000t的企業136個,占4.3%;1000t以上的企業35個,占1.1%。在所有制方面,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96個,占9.4%;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1個,占1%;民營企業2832個,占89.6%。
入統企業的小麥粉總產量為4345.8萬t。其中:特制一等粉1874.7萬t,占43.1%;特制二等粉1250.6萬t,占28.8%;標準粉456.8t,占10.5%;專用粉512萬t,占11.8%。特制一等粉、特制二等粉和專用粉的產量占小麥粉總產量的83.7%。
入統企業的現價總產值918.2億元,利潤總額11.5億元,資產總計475.6億元,年末從業人數15萬人。
1.3食用油工業
2006年,全國入統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1012個,年生產能力為:油料處理能力為7177。4萬t,精煉能力為2166.2萬t。其中:日加工能力100t以下的企業468個,占46.2%;100一2oot的企業225個,占22.2%; 200-400t 的企業145個,占14.3%;400-1000t 的企業99個,占9.8%;1000t以上的企業75個,占7.4%。在所有制方面,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08個,站10.7%;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70個,占6.9%;民營企業834個,占82.4%。
如同企業的食用植物油總產量為1730.2萬t,精煉油的產量為1219.7t。其中:精煉油中的一級油924.2萬t,占52.3%;二級油170.2萬t,占9.8%;三級優98.7萬t,占5.7%;四級油292.7萬t,占16.9%。一級油、二級油和三級油的產量占食用油總產量的68.7%。在總產量中,大豆油946.8萬t,占54.7%;菜籽油285.3萬t,占16.5%;花生油87.4萬t,占5%;棉籽油57.9萬t,占3.3%。 入統企業的現價總產值1 737. 2億元,利潤總額0.8億元,資產總計980. 7億元,年末從業人數10. 7萬人。
以上一些統計數字與10年前相比,在5個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。
第一,從年末從業人員41萬人看,在產量、產值和資產總額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,年末從業人數不但沒有增加,反而比10年前的70余萬人減少了近一半。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糧油工業的勞動生產率大有提高。分析原因,主要歸功于生產裝備的機械化、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;歸功于民營企業、外商投資企業的機制靈活,用人少;歸功于國有糧油加工企業改革重組的成功。
第二,從所有制性質看,在2006年全國人統企業的11 719個糧油加工企業中,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 252個,只占10. 7%,其余均為民營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。這充分表明,過去國有糧油加工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已經徹底改變,糧食部門的改制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。
第三,從企業生產規模看,日處理原料在400-1000 t的糧油加工企業有312個;日處理原料在1000 t以上的糧油加工企業有128個。這大中型企業大多是近年發展起來的,這充分說明,中國糧油加工業的生產規模正在日趨大型化。
第四,從產品的檔次看,為順應市場的需求,精米、精面、精油的比重和檔次越來越高,品種越來越多。從2006年的人統企業中我們可以看到,在大米生產中,特等米和標準一等米的產量占大米總產量均91. 9%以上;在小麥粉生產中,特制一等粉、特制二等粉和專用粉的產量占小麥粉總產量的83. 7%;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中,一級油、二級油和三級油的產量占食用油總量的68. 7%。這充分說明,中國的糧油加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斷提高。
第五,從食用植物油加工總量看,油脂加工業和食用用油的供應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。
在2006年全國1012個人統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的1730.2萬t食用油產量中,大豆油為946.8萬t,占54.7%。由此可見,大豆加工與其它油料相比,已經成為中國油脂工業的主角。與此同時,大豆油在中國食用油消費市場上已經名列前茅。
2 中國糧油工業的發展趨向
2.1生產規模將進一步向大型化、規模化方向發展
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結構調整優化,糧油加工企業的數量將進一步減少,規模逐步擴大,生產集中度明顯提高。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統計,2006年,全國人統企業11 719個中,日加工能力在400 t上的大型企業達440個,比上年增加75個,其中,1000 t以上的企業達128個,比上年增加27個。
從產品產量來看,年產量10萬t以上的企業達123個,比上年增加20個。在33個10萬t以上大米企業中合計生產大米785.1萬t,占大米總產量一加.4%;在60個10萬t以上的小麥粉企業中合計生產小麥粉1 722.2萬t,占小麥粉總產量的39.6%;在30個10萬t以上食用油加工企業中合計生產食用油1079.9萬t,占食用油總產量的62.4%;前10家企業的合計產量占入統企業總產量優重分別是:大米10.4%,小麥粉17%,食用油44.7%。這充分說明中國糧油工業企業的生產規模正月趨大掣化和規模化。我認為這種趨勢今后將進步加快。
2.2糧油產品將向安全、優質、營養、方便方向發展
糧油是人們最重要的食糧,也是食品工業的基礎原料,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們在關注糧油產品安全性的基礎上,將進一步注重糧油食品的優質、營養和方便,為此積極發展綠色和無公害的糧油食品將引起糧油加工企業的重視;為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原料中的固有營養成分,米、面加工中的過精過細和油脂加工中的過度精煉將得到逐步糾正;營養強化面粉、營養強化米和營養強化油的生產將得到重點發展。
2. 3以發展糧油食品為重點的糧油深加工將進一步加快
為實現小康社會發展目標,滿足現代生活節奏加快,消費趨向膳食方便化、營養化、多樣化的需要,糧油主食品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,方便面、方便米粉、方便米飯、掛面、速凍食品、主食面包以及工業化生產的饅頭、花卷、豆包等各種米面食品將大量出現。與此同時,傳統主食品的各種生產工藝和設備的研究也將得到較快發展;冷凍技術、膨化技術、高壓蒸煮技術和焙烤技術將得到大力推廣應用;以糧油為主要原料的休閑、旅游食品的品種、產量和銷量將不斷增加;中式快餐的集約化生產、配送、連鎖營銷配套工程將加快實施;為適應中國食品工業發展 的需要,人造奶油、起酥油、煎炸油等專用油脂的生產以及利用油料餅粕生產各種功能性蛋白(如組織蛋白、濃縮蛋白和分離蛋白)等也將得到較快發展。
2.4雜糧雜豆和特種油脂的開發利用將進一步引起重視
中國是世界上雜糧雜豆的主要產地,品種繁多,有“雜糧王國”的美譽,年產量在2000萬t以上,約占世界產量的10%。據資料表明,雜糧雜豆中包括蕎麥、黑麥、小米、高梁、綠豆、紅小豆、扁豆、蠶豆、蕓豆等200多個品種。中國雜糧雜豆種植歷史悠久,品種繁多,地區分布較廣,而且由于生產環境特殊,大多不施化肥、農藥,無污染,是天然的有機綠色食品,且營養豐富,有多種 |